對于諾基亞“從一而終”的做法,陳志剛指出,諾基亞之所以不投靠安卓,或許是因為安卓平臺已經非常成熟,諾基亞很難從谷歌處獲得太多的支持。而目前,諾基亞依然是微軟陣營的大戶。

  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注意到,“單腿走路”的諾基亞可以從微軟手中拿到高額的平臺支付費。諾基亞此前的財報顯示,微軟在2011年第四季度支付給諾基亞2.5億美元“平臺支付費”,作為后者使用WP操作系統(tǒng)的“補貼”。

  盡管如此,兩大巨頭的合作并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么和諧。

  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,微軟對于諾基亞對外更多地宣傳Lumia系列產品而不是WP產品的做法“有些意見”。在WP8發(fā)布之前,微軟曾對諾基亞提出要求,要求其在宣傳Lumia920時,不要過于強調Lumia920的產品品牌,而改為對外宣稱WP8產品,但此舉遭到諾基亞的拒絕。此后,微軟轉身拉攏了HTC,并推出了WP8的旗艦產品HTC8X等。

  實際上,微軟“單干”的意圖也越來越明顯。今年6月,微軟毫無征兆地宣布以自有品牌Surface平板電腦進軍移動設備領域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諾基亞也可能意識到了微軟這個合作伙伴的“不可靠”。諾基亞董事長里斯托·席拉斯瑪曾表示,為防止WP戰(zhàn)略失敗,諾基亞已經準備好了一套應急計劃,但目前未透露該計劃的任何細節(jié)。

  前景

  【地圖:待開發(fā)的資產】

  對于四處碰壁的諾基亞來說,地圖或許是其手上僅存的一塊有價值的資產。

  2007年8月,諾基亞發(fā)布“諾基亞Ovi”,包含了音樂、地圖、郵件、游戲、網盤、日歷等應用集群,而后圍繞Ovi概念展開了一系列收購。從2006年到2008年,諾基亞共收購了5家軟件開發(fā)公司和互聯(lián)網公司,其中包括全球大的地圖供應商Navteq。

  上百億美元的投資換來了全新的Ovi郵件和Ovi地圖兩大應用。諾基亞通過與ISP和運營商合作,開始提供音樂、游戲、鈴聲等付費下載服務。

  “諾基亞很早看到了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前景。”諾基亞中國公關部總監(jiān)高翔認為,雖然當年收購的許多業(yè)務“無疾而終”,但是地圖的收購如今看來卻十分合算,甚至被諾基亞內部譽為“待開發(fā)的金礦”。

  據(jù)了解,除了Navteq的收購交易之外,圍繞地圖業(yè)務,諾基亞還先后收購了德國GPS導航公司Gate5、手機地圖公司ReachUnlimited、3D地圖技術公司Earthmine。

  據(jù)高翔透露,諾基亞地圖多年來擁有良好的伙伴資源,包括雅虎、Groupon、Amazon、聯(lián)邦快遞、UPS、寶馬福特等公司均為諾基亞地圖的深度合作伙伴。

  “明年上半年諾基亞地圖會有進一步的動作。”高翔表示,如果說谷歌解決的是“什么(what)”的問題,F(xiàn)acebook回答的是“誰(who)”的問題,那么在移動時代,諾基亞要解決的問題是“哪里(where)”。

  不久前,諾基亞推出了跨平臺跨設備訪問的云地圖服務“諾基亞Here”。據(jù)高翔透露,諾基亞對地圖未來的定位類似于高德地圖的“生活位置服務門戶”,希望打造一個開放平臺。新地圖應用Here一方面將進入蘋果和谷歌手機,另一方面希望將線下的商家吸引到地圖的開放平臺來。

  不過,以地圖突圍,諾基亞仍面臨不少挑戰(zhàn)。陳志剛表示,諾基亞擁有合法的地圖測繪資質,未來不排除其在地圖、導航業(yè)務的基礎上與本土企業(yè)社交、電商、位置等業(yè)務展開合作。不過地圖是互聯(lián)網應用,要想獲得成功,硬件銷量必須要有支撐。“從某種程度上講,Here與諾基亞核心業(yè)務的關系是一榮俱榮,一損俱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