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講一個案例:

  企業(yè)網站已經運行多年了,訪問速度越來越慢,近用戶反映,打開個網站首頁快的時候也要2、3秒,慢的時候需要喝杯茶了,還不如上外網新浪搜狐快,廠領導重視這個問題,信息部的領導當然不敢怠慢。

 

  首先組織人員參觀附近的運行比較好的相關網站,比如總公司的,地方上的信息港等,現場咨詢了相關設計人員若干問題。

 

  然后組織會議,召集相關人員討論、分析網站首頁慢的原因。網站的開發(fā)人員、維護人員、測試人員以及各方領導都參加了分析。結論很快出來了,接著領導們開始提改進建議。但會議卻好象陷入了僵局。

  網站首頁慢的原因如下:

 

  1、在首頁打開的數據庫(表)太多。因為首頁要各車間、單位的新數據列表,提取新數據占用了太多時間。


  2、數據庫有問題。測試人員在逐個測試數據庫時發(fā)現,雖然網站涉及多個數據庫服務器,如辦公郵箱服務器、郵件服務器、文件服務器、各生產數據服務器等,但有一臺服務器明顯慢了許多,斷掉這臺服務器,網站首頁的打開速度進入毫秒級,將這臺數據庫的數據導出至另一臺備用服務器上,并將WEB服務器上的鏈接指定到備用服務器,訪問速度依然是毫秒級。

 

  3、首頁中的SQL語句有問題。特別是Oracle中數據表指針的移動很費時間,需要優(yōu)化。

 

  解決方案也接著出來了,如下:

  將首頁改為靜態(tài)的。首頁中不再訪問所有的數據庫服務器,而是若干文本列表,這些文本由其它數據庫(表)在新增記錄時,同步在WEB服務器上生成。首頁是靜態(tài)的,速度會快多了。

 

  測試人員表示反對這種方案,認為問題出在數據庫上,而不是網頁的動態(tài)或靜態(tài)上,但在討論的過程中,領導強調指出問題必須給出解決方案,否則不予考慮。于是,表態(tài)的人少了,會議沉默了,然后是方案的實現,解決問題的時限,散會……

  這是個真實的案例。在本案例中,測試人員先期很積極的尋找網站速度慢的原因,但后來歸于沉默,是因為測試人員沒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,只能從多個方面尋找問題的原因,但誰找出問題誰負責解決的做法,打消了測試人員的積極性,測試人員是找問題的,不是解決問題的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?梢灶A見,這個方案終會不了了之。

  這是在大多企業(yè)中軟件測試人員的一種窘境,測試人員即要發(fā)現問題,還要解決問題,并且測試人員和開發(fā)人員一般在同一個部門,發(fā)現的問題越多,自己不解決,給開發(fā)人員造成的返工量越大,開發(fā)人員和測試人員的矛盾很多,又得不到有效的解決。

  總結企業(yè)中測試人員面臨的問題:

 

  1、測試人員的工作量很大,同時要為多個項目做測試,但收入卻很低。

  2、測試人員不具備獨立性,企業(yè)的信息部門很少設有測試組一類的,測試人員往往和開發(fā)人員在同一個科室,開發(fā)人員有時兼做另一個項目的測試人員,表面上是方便了與開發(fā)人員的交流,實際上卻阻礙了測試工作的進展,礙于情面,誰都要在組織內生存,誰都不愿以工作影響了同事關系。

  3、領導對測試工作的輕視問題。有些領導不懂測試流程,甚至分不清集成測試和系統(tǒng)測試,不給測試人員說話的空間,喜歡自己說了算,當然這是題外話。

  4、測試人員要解決自己發(fā)現的問題。雖然開發(fā)和測試角色可能出現重復,但兩者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,測試是發(fā)現問題,而開發(fā)則是解決問題。在實際工作中往往不是這樣,特別是在一些技術問題分析會議中,誰提的問題多,誰終負責解決問題。迫于生存,測試人員一般不多表態(tài)。

  5、測試人員的素質。程序員在干不動編程時,才會轉行做測試,做職業(yè)轉行的緩沖,一些的編程人員一般都安排做開發(fā)了,人員不做測試重要的原因是收入低,領導也不會安排這樣的人做測試,認為是人力資源浪費。所以,從開發(fā)崗位上轉行來的測試人員,即使有豐富的開發(fā)經驗,他也不能對所發(fā)現的問題全部解決。人員的缺席也導致了測試工作效率降低。

 

  總之,一個軟件企業(yè)中,測試人員無法發(fā)揮他應有的作用,只能說明該企業(yè)的軟件過程能力有問題,這屬于管理人員的問題,而非測試人員所能做的。